1 供热锅炉停用期间不保养或保养不当的危害
1.1腐蚀面广,腐蚀产物(氧化铁)量大。锅炉停用放出炉水后,锅内或炉膛内湿度很大,通风又不良,若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由于空气的大量进入,凡是空气涉及的部位均有可能产生吸氧腐蚀,又由于腐蚀形态多以溃疡型和斑点腐蚀为主,故产生的Fe2O3和Fe(OH)3铁锈量也大。因此,停用腐蚀会使金属壁变薄,强度降低,缩短锅炉使用寿命。
1.2
加剧锅炉运行时的腐蚀,造成腐蚀恶性循环。锅炉停用时铁被腐蚀生成高价铁Fe2O3和Fe(OH)3,这些氧化铁成为锅炉运行时氧的代用品,是腐蚀电池的阴极去较化剂,即在阴极产生Fe(OH)3+e→Fe(OH)2+OH-和Fe2O3+2e+H2O→FeO+2OH-反应,使高价铁在还原成低价铁,其结果是作为阳极的铁被腐蚀,即Fe→Fe2++e。同时高价氧化铁在还原成磁性氧化铁时还要放出氧气,即6Fe2O3→Fe3O4+O2↑,增加了水中的含氧量。由于停用腐蚀产生的氧化铁量大,腐蚀面广,因此锅炉运行时产生的铁的腐蚀也十分严重。在锅炉再次停用时,已还原的低价铁又重新被氧化成高价铁,并在铁锈下产生强烈的氧浓差腐蚀,从而使铁锈下的铁进一步被腐蚀,又产生了大量的新的氧化铁。锅炉再运行时,上述氧化铁又都与阴极反应过程,使锅炉产生更加严重的腐蚀。
2 锅炉停用期间的保养
包括外部防腐和内部防腐。
2.1 外部防腐。介绍两种方法。
2.1.1
涂抹石灰法。停炉后清除烟垢灰尘,将石灰调成糊状刷于炉膛内管壁、锅壳、炉排金属面上。这种方法能明显减轻金属表面氧腐蚀,对炉排的保护效果也较明显,与在炉排上刷机油的方法比较还可以保护炉排下封室的密封棉胶条,避免了胶条脱落,炉排能运转自如。
2.1.2
大剂量石灰保养法。停炉后,立即做好清灰工作。及时放入大量生石灰,按锅内容积来计算,数量为:生石灰10kg/m3,硅胶3kg/m3,一台7MW热水锅炉一般用生石灰1.5吨。对锅炉密封不严的地方,要尽可能多放置生石灰,如煤仓出口和炉排前部及尾部、除渣机口、炉门。另外,管束密集处也要多放置,如炉膛上部、后拱、对流管束、省煤器等。
2.2 内部防腐。虽然锅炉停用期间锅炉受热面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腐蚀,但内部比外部腐蚀要严重,所以着重对内服防腐进行探讨。
2.2.1
湿法保养。此法是在停炉时不将锅水放掉,而是将锅炉充满水以防空气进入锅内,并在充满水的锅炉内加入除氧剂、钝化剂或缓蚀剂等药剂,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碳性保护膜,避免受热面不被氧化,从而达到防腐目的。
①碱液法。将锅内充满一定浓度的碱液,并保持pH值在10以上。具体作法如下:清除水垢和沉渣,各阀门严密,与运行系统连接的管路加装盲板。锅炉较高位置可安装—个小型碱液箱,以碱液损失时碱液的补充。所用的碱剂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或其混合剂。配制应使用软水,不得使用生水。药剂用量为:碳酸钠按每吨锅水加20kg;NaOH按每吨锅水加5-6kg;Na3PO4按每吨锅水加10-12kg。通过**泵将碱液送入锅内,直至水从空气阀冒出,并锅内水压大于大气压力。保护初期应加强系统严密性检查,正常后应每月监测一次碱液浓度。当碱液浓度低于注入浓度5%时,应补碱。
②联氨法。此法是在锅内充满联氨H2N2和氨NH3的混合液。防腐原理是利用联氨具有的强还性去除水中氧,即N2H4+O2→N2+2H2O,使阴极较化。同时又利用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提高pH值,使金属表面钝化,造成阳极较化,以达到防腐目的。因联氨具有毒性,使用受到限制。
③**缓蚀阻剂法。**缓蚀阻垢剂是由天津市锅炉技术应用协会研制开发的集防腐、防垢、除垢等多种功能的水处理药剂。其主要成分为聚磷酸盐、**磷酸盐、BTA铜缓蚀剂以及无机碱组成。药剂为棕红色液体药剂,pH≥13,防腐机理为:药剂溶于水后能水解出带负电的聚磷根阴离子和带正电的阳离子,聚磷酸根阴离子在金属腐蚀电池阳极区与失去电子的Fe2+相结合,生成较难溶于水的聚磷酸铁,并覆盖在阳极区的金属表面形成阳极较化被水解的药剂阳离子在金属的阴极区夺取电子,变成与金属亲合力很强的原子并被吸附在阴极区的金属表面;形成阴极较化。由于上述因素金属腐蚀被扼止,起到了防腐作用。**缓蚀阻垢剂pH≥13,按1L药剂处理4—5吨水,水溶液可pH≥10,能有效防止CO2气体造成的酸腐蚀,同样起到了防腐作用。**缓蚀阻垢剂作为停用保养剂使用时,药剂中**磷成分还能对锅炉及汽水系统的水垢、铁垢中的某些成分起溶解作用,使坚硬的水垢变成结构疏松的多孔物。同时能使药剂渗透到垢下形成保护药膜,破坏了金属表层与水垢的结合,使水垢脱落。
2.2.2 干法保养。这种方法是在锅炉停用后将水放尽并保持金属表面干燥,或充填某种气体以防空气的侵入,从而达到停用保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