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保养剂介绍-液体锅炉停炉保养剂湿法保养-锅炉保养剂多种保养方法介绍
湿法保养。此法是在停炉时不将锅水放掉,而是将锅炉充满水以防空气进入锅内,并在充满水的锅炉内加入除氧剂、钝化剂或缓蚀剂等药剂,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碳性保护膜,避免受热面不被氧化,从而达到防腐目的。
①碱液法。将锅内充满一定浓度的碱液,并保持pH值在10以上。具体作法如下:清除水垢和沉渣,各阀门严密,与运行系统连接的管路加装盲板。锅炉较高位置可安装—个小型碱液箱,以碱液损失时碱液的补充。所用的碱剂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或其混合剂。配制应使用软水,不得使用生水。药剂用量为:碳酸钠按每吨锅水加20kg;NaOH按每吨锅水加5-6kg;Na3PO4按每吨锅水加10-12kg。通过**泵将碱液送入锅内,直至水从空气阀冒出,并锅内水压大于大气压力。保护初期应加强系统严密性检查,正常后应每月监测一次碱液浓度。当碱液浓度低于注入浓度5%时,应补碱。
②联氨法。此法是在锅内充满联氨H2N2和氨NH3的混合液。防腐原理是利用联氨具有的强还性去除水中氧,即N2H4+O2→N2+2H2O,使阴极较化。同时又利用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提高pH值,使金属表面钝化,造成阳极较化,以达到防腐目的。因联氨具有毒性,使用受到限制。
③**缓蚀阻剂法。**缓蚀阻垢剂是由天津市锅炉技术应用协会研制开发的集防腐、防垢、除垢等多种功能的水处理药剂。其主要成分为聚磷酸盐、**磷酸盐、BTA铜缓蚀剂以及无机碱组成。药剂为棕红色液体药剂,pH≥13,防腐机理为:药剂溶于水后能水解出带负电的聚磷根阴离子和带正电的阳离子,聚磷酸根阴离子在金属腐蚀电池阳极区与失去电子的Fe2+相结合,生成较难溶于水的聚磷酸铁,并覆盖在阳极区的金属表面形成阳极较化,被水解的药剂阳离子在金属的阴极区夺取电子,变成与金属亲合力很强的原子并被吸附在阴极区的金属表面;形成阴极较化。由于上述因素金属腐蚀被扼止,起到了防腐作用。**缓蚀阻垢剂pH≥13,按1L药剂处理4—5吨水,水溶液可pH≥10,能有效防止CO2气体造成的酸腐蚀,同样起到了防腐作用。**缓蚀阻垢剂作为停用保养剂使用时,药剂中**磷成分还能对锅炉及汽水系统的水垢、铁垢中的某些成分起溶解作用,使坚硬的水垢变成结构疏松的多孔物。同时能使药剂渗透到垢下形成保护药膜,破坏了金属表层与水垢的结合,使水垢脱落。
2.2.2 干法保养。这种方法是在锅炉停用后将水放尽并保持金属表面干燥,或充填某种气体以防空气的侵入,从而达到停用保养的目的。
①充气法。一般用钢瓶内的氮气或氨气,从锅炉高处充入,并维持0.05—0.1
MPa的压力,迫使密度较大的空气从锅炉较低处排出,使金属不与氧气接触。此法保养效果好,但条件要求严格,操作工艺复杂,限制了使用。
②干燥剂法。此法是利用干燥剂的吸潮的特征使锅内金属表面充分干燥,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操作方法如下:将锅水全部放出,清除水垢、淤泥和铁锈,用盲板堵严各管路,开启人孔和手孔,将炉内部凉干。然后将干燥剂的按预定布点位置分别放置在锅筒和联箱中,封闭锅筒和联箱,严关各阀门,使锅内与外界隔绝,使锅炉表面长期保持干燥状态。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应放在铁盘中,硅胶可放入布袋中。放入干燥剂的数量一般为:生石灰按每立方米锅炉容积2-3kg;无水氯化钙按每立方米锅炉容积1-2kg;硅胶按每立方米锅炉容积1-2kg(硅胶使用前需经120℃-140℃烘干)。同时,应定期检查干燥剂,间隔为:**次7-10天;*二次间隔半个月;以后每月检查一次。如用硅胶应取出烘干再放回,生石灰应定期更换。